banner_6_1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BON_59761
福利協會消息
「同心村」成全港首個過渡性房屋榮膺優質建築大獎
由福利協會營運的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同心村」,再次榮獲建築界的矚目獎項—2024年度優質建築大獎。該獎項自2002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建築界的權威獎項,旨在表彰在設計、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均表現卓越的建築項目。「同心村」是政、商、民三方合作的成果,由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以$1象徵式租金借出土地;政府除撥款資助興建費外,更積極協調各部門加快程序,房屋政策亦隨著營運情況「拆牆鬆綁」;福利協會則負責項目營運。項目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結合環保技術應用和多元化的社會服務,獲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評價,最終奪得臨時建築物類別的最高榮譽,成為全港首個獲此獎項的過渡性房屋目。   設計以人為本 結合環保與創新 「同心村」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在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率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項目由八座四層高的住宅大樓組成,建築外觀設計簡約和諧,營造出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建設過程中,「同心村」積極加入環保技術,村內不但設有雨水收集系統、節能照明設備等環保設施,還安裝了太陽能板為公共設施提供可再生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打造宜居社區 為居民締造安穩的「家」 「同心村」不僅提供舒適居住環境,還配備多項社區設施,包括綜合社會服務大樓、便利店、自助洗衣閣、社區廚房、社企速剪店、大廣場、社區園圃和環保回收站等設施,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閒需求提供支援。村內更精心設計不同休憩空間,包括健身房、兒童樂園、派對房間、休閒咖啡室,促進鄰里互動與娛樂,營造歸屬感。   「同心村」更引入福利協會首創的「八大康健指標」,針對科技應用、健康意識、情緒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援,幫助居民建立正向生活模式,促進身心靈健康。自投入服務以來,不少居民表示在「同心村」建立了安穩的「家」,生命得以轉化,甚至主動成為義工,盡己所能回饋社區。   福利協會總幹事劉冼靜儀女士表示:「此次獲獎是對「同心村」團隊不懈努力的肯定,在此衷心感謝福利協會各單位在項目發展過程中提供的種種支援,以及聖公會堂、校、社服三方的緊密協作。當中更有賴政府、新鴻基地產、承建商及則師的支持及參與,我們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回應社會需求,精益求精,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並為推動社會福祉貢獻力量。」
詳細內容
福利協會消息
《愛上了,就留在愛裡…》第三集《裁縫的馬賽克》將於9月5日(星期一) 開始播放
《裁縫的馬賽克》播放連結(啟用日期由2016年9月5日開始):https://youtu.be/w_IOPBXvqFs   故事大綱: 阿明本是名手藝了得的裁縫師傅,可惜因為患上精神病,令他失去自我照顧及謀生能力,個性變得內向及缺乏自信。幸而,上天並未奪走阿明的天賦,他獲轉介入住康恩園後,在院內的職業預備中心接觸馬賽克藝術工作,令他的天賦技藝有機會再次發揮,人生自此再現色彩…   想重溫或觀看《愛上了,就留在愛裡…》已上載或往後將上載之感人故事短片,請密切留意本網站及以下平台:- Facebook專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www.facebook.com/hkskhwc/- YouTube頻道「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www.youtube.com/user/HKSKHWC
繼續閱讀
安老服務
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 「甜心祖父母」訓練課程
弄孫為樂是不少祖父母退休的生活,但照顧時發現一些用具及技巧與以往大大不同,故需與時並進吸收新的照顧嬰孩知識,而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由9月19日開始專為祖父母開辦照顧嬰幼兒的訓練課程,並由護士、社工及其他專業人士教授不同的知識,包括初生嬰兒餵哺技巧、家居常用急救常識、祖父母的照顧角色、嬰兒按摩及嬰幼兒服務的參觀等,開課日期及資料如下:   日期:2016年9月19日- 2016年11月21日 時間:逢星期一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星期三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戶外參觀除外) 地點:大嶼山東涌富東商場2樓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 對象:初生至一歲幼兒的祖父母或準父母 內容:* 教授照顧初生至一歲幼兒最新知識和技巧             * 為祖父母及其家人舉辦以互助小組和家庭活動為形式的支援活動             * 畢業典禮、跟進/輔導服務及重聚活動等 名額:每班20人 訓練時數:全期68小時 費用:全免 查詢電話:2525 1929 負責職員:梁寶珊姑娘 / 蘇影婷姑娘
繼續閱讀
安老服務
長者情緒狀態及有效干預措施研究 證「『頤』得其樂」介入模式 有效改善院友情緒
福利協會為深入了解長者的需要,從而在服務上精益求精,屬下7所津助安老院舍在2004年初開始使用國際認可的RAI 2.0院友照顧需要評估系統,以收集和評估院友的情況,作為制定綜合照顧計劃的工具。   福利協會於2014年獲得第二階段社會發展基金的資助,並與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合作,進行一項名為「院舍長者情緒狀態及有效干預措施研究」計劃,透過分析機構過去十年RAI 2.0的評估數據,以及參考海外及香港近年相關的研究結果,檢視了院友抑鬱情緒的出現和狀態,並找出可能的影響因素;之後發掘出有效的標準化介入模式「『頤』得其樂」,以改善院友的情緒,並評測其有效性,有關計劃早前已完成分析。   為跟業界分享研究成果,福利協會於8月11日舉行報告發佈暨應用inter-RAI分享會,分別由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周美恬、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及多名社工同工公佈研究報告結果和進行分享,分享會反應熱烈,有百多名同工及業界人士參加,全場座無虛設。   發佈暨分享會上先由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周美恬簡介機構進行RAI評估的源起和經驗。周姑娘指出,本會認為要確保院舍服務質素,除了要透過政府發牌條例、安老院舍認證制度等監管措施外,還需要發展院舍服務的專業能力,提升臨床照顧、觀察分析及跨專業評估,令院舍能夠按照長者健康和身體功能狀況,以及身、心、社、靈的需要,制定綜合照顧計劃,藉此讓長者得到優質的照顧。應用專業和國際認可的評估工具,是提供優質院舍照顧重要的一步。福利協會自04年起,每年都會為新入職同工提供「認可評估員」訓練,直至2011年底,累計有419位同工完成訓練。同時機構為促進RAI的應用,在04年為院舍發展出一套網上操作電腦軟件「綜合照顧計劃及管理系統」ICPMS,將RAI的操作過程電子化,讓同工更有效地為院友提供優質照顧。   隨後,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在會上公佈過去十年RAI 2.0的評估數據,與及參考海外及香港近年相關的研究結果,再解釋如何利用結果研究出介入模式「『頤』得其樂」及講解其成效。樓博士指出,「『頤』得其樂」於14年1月至15年12月進行,共有68位來自福利協會7所資助院舍的院友參與,他們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兩組,全部參加者均需接受參與前及參與後的評估,以了解介入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組的參加者參與了最少12次、為期12周的活動,活動分為3個類別,分別有自選的個人活動、與家人共同參與的活動,以及與其他院友一同參與的活動。進行活動期間需要進行中期檢討,讓院友有機會調整參與活動的選擇,以提升其參與動機。而活動推展方面,不同職系的同事也參與其中,一方面能動員熟悉院友的同工參與,減少院友不安的感覺,另一方面亦提升同工支援的角色,以收更理想的果效。本研究又同時進行聚焦小組,邀請院友、前線和專業同工一起發掘能使院友改善情緒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也讓院友及同工更留心情緒健康的重要性。   樓博士指出,調查結果得出研究組院友的情緒狀態在參與後有明顯改善,老人抑鬱量表的分數由參與前的7.53分下降至5.77分,而患者健康問卷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_9的分數由參與前的12.20分下降至7.83分。此外結果顯示,參加愈多與其他院友進行活動的院友的果效愈佳,他們自評的生活質量及正面情緒亦相應增加,而負面情緒亦相應減少。研究計劃能有效減少有中度危機的院友的抑鬱徵狀,而研究計劃也帶領院舍同工們利用RAI的評估數據,一步一步的經驗了服務質素改善的流程,研究成效令人鼓舞。   參與研究計劃的其中4間安老院舍,包括:香港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香港聖公會保羅長者之家、香港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及香港聖公會李嘉誠護理安老院,分別有負責同工就個案分享。其中李嘉誠護理安老院舍負責社工同工楊晴旭表示,參加了計畫研究組的88歲王婆婆於2013年入住院舍,一直不適應院舍生活,情緒容易低落,亦缺乏安全感,曾經5次要求返回社區。同工協助王婆婆訂定三項活動內容,個人參與的活動是「遊花園」、與其他院友活動是「做手工」,而家人的活動為「外出活動」。研究顯示,介入的成效顯著,活動踏入第十周,王婆婆的快樂指數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10分為滿分,自評有8至9分,而王婆婆對活動的總體參與情況和目標達成程度均表示非常滿意。王婆婆最喜歡「做手工」活動,她對於能夠做出不同的手工藝品並送給不同院友表示高興,亦表示會繼續做手工活動。計劃令王婆婆更適應和投入院舍生活,大大增加了她自我肯定和能力感,亦願意與人溝通和分享,令她做到「『頤』得其樂」!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福利協會推出感人故事短片系列─《愛上了,就留在愛裡…》
為慶祝50周年會慶,福利協會早前徵集了來自幼兒、青少年、安老、復康及醫療服務單位的多個服務個案,並精選其中10個製作成感人故事短片系列─《愛上了,就留在愛裡…》。此系列記錄了10多位服務使用者、義工和福利協會同工的因緣邂逅,在生命路途上互相扶持的動人點滴。另外,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亦製作了故事短片—《破繭》,講述專業社工如何陪伴一名年青人跨過逆境,使他的生命得到轉化,重拾自信與希望。我們希望透過短片展示同工的愛與關懷,並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弱勢社群和有需要人士的尊重與接納,一同締造和諧共融的社區。   各短片將於2016年8月8日(星期一)開始,每隔兩星期,上載至福利協會網站、Facebook專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www.facebook.com/hkskhwc/)及YouTube頻道「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www.youtube.com/user/HKSKHWC)。誠邀請各位支持收看,並與至親及好友一起分享!   短片上載日期: 上載日期 故事短片名稱 故事內容 8月8日 樂齡女童軍 長者的童軍夢想 8月22日 Cool Runners 不一樣的青少年生命培育項目 9月5日 裁縫的馬賽克 復康人士拼出生命色彩 9月19日 小晉熙的幼兒園 家校合作,讓孩子在愛裡成長 10月3日 「風」之盼望 中風患者與家人重塑親密關係 10月17日 琼姐與邦少 院舍以愛連繫院友與至親的心 10月31日 少年生命領航員 社工帶領青年人踏上正途 11月14日 恩慈這個家 我的院舍,我的家 11月28日 忘不了 夫婦共同面對認知障礙症 12月12日 義工肥寶 義工以生命影響生命 12月26日 破繭 社工與年青人在逆境中同行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50周年感人故事短片分享會 首播10個真摯感人的真實故事 逾200名同工、嘉賓與故事主人翁率先欣賞 《愛上了,就留在愛裡…》
為慶祝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成立50周年,福利協會早前向各同工、服務使用者、義工及捐助者等徵集感人至深的真實個案,最後從41個單位提交共80個故事中,精選10個拍攝成短片系列《愛上了,就留在愛裡…》,並安排在8月8日起陸續於社交媒體播放,獻給全香港市民,讓愛傳承。福利協會於上周一公開放映前在社聯禮堂舉行「《愛上了,便留在愛裡…》50周年感人故事短片分享會」,邀請曾參與感人故事拍攝前期及後期工作的同工、參與拍攝的服務使用者及其親友等逾200人聚首一堂率先欣賞短片。   《愛上了,便留在愛裡…》中每個故事都是同工在工作中接觸到的真實生命故事。福利協會希望透過短片,讓大家了解協會的同工如何以心服務,同時感受生命的美好,以及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明白「愛」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分享會上一氣呵成播放了整個系列共十套短片,情節感人,觀眾都為之感動。大會還安排多個故事的主人翁分享感受,而首集《樂齡女童軍》的一班主角「樂齡女童軍」更即席表演步操,她們步伐一致,精神抖擻的表演,獲得全場報以熱烈掌聲。而《Cool Runners》播出後,14位來自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充滿朝氣活力的Cool Runners隊員跑到台上,帶領全埸觀眾一起做熱身運動,及唱出Cool Runners主題曲《在Cool Runners 裡我們是好朋友》。歌詞是由《在基督裡我們是好朋友》改寫,旋律明快、歌詞易明,配合簡單舞步,令人充滿喜悅和力量。
繼續閱讀
青少年服務
「DSE職志輔導計劃」 文憑試考生需要調查發佈會 助家長陪伴子女渡過放榜日
DSE文憑試7月13日放榜,考生和家長們於放榜前夕難免緊張和憂慮。但近期青少年壓力問題嚴重,應屆考生家長在緊張子女出路的同時,如何幫助子女渡過這關鍵時刻亦十分重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DSE職志輔導計劃」為了解應屆考生的狀況和需要,從而提供最適切的支援,同時協助家長好好陪伴子女渡過放榜這個重要階段,遂進行「文憑試考生需要調查」。調查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升學及就業輔導需要評估」,而第二部份為「考生壓力狀況調查」。計劃收集和分析調查結果後,於放榜前夕7月9日舉行調查發佈會,除公佈調查數字和研究所得外,還安排應屆考生和考生過來人和其母親上台分享感受,為其他考生和考生家長打氣。   發佈會上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惠華及社工同工鄺浩權公佈調查所得。調查第一部份「升學及就業輔導需要調查」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間進行,計劃成功訪問13間學校合共1,561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評估應屆考生面對放榜時在四大範疇:「自我認識」、「認識出路」、「作出抉擇」及「行動計劃」上的信心程度。問卷由福利協會開發和驗證,設有20條有關放榜的處境問題,要求受訪考生作出評分,從而計算出考生在四大範疇上的平均得分,量度出考生在四大方向的平均表現。   調查結果發現,考生「自我認識」上得分較高,有58.55分,而其餘三方面、「認識出路」、「作出抉擇」及「行動計劃」上得分則明顯較低,分別只有46.46、46.68和46.84,而受訪考生對未來升學或就業的整體信心只有49.66分(100分為滿分)。負責調查的社工同工鄺浩權表示,考生要作出全面的放榜出路計劃,上述四個元素缺一不可。對以上數據反映,大部份考生在出路探索、抉擇及行動上的信心仍有待加強。   福利協會就調查結果作進一步分析,發現僅2成(24%)的考生有信心能夠為自己選擇正確的出路;假如放榜「失手」,每科比預期成績低兩級,近半數考生(46.98%)不知如何應變,近4成(39.5%)考生面對放榜後抉擇感困難。鄺浩權解釋,以上情況實際反映了考生在「行動計劃」上明顯不足,不少考生當面對實際情況時表現得徬徨無助。   第二部份「考生壓力狀況調查」 計劃第二部份「考生壓力狀況調查」於放榜前夕,上月16日至22日間進行。計劃透過手機通訊程式WhatsApp成功訪問了284名中六考生,發現他們的平均壓力指數達4.85(滿分為10分),而當中4成多(41.2%)考生的壓力指數為6至8分。調查數據也發現清楚放榜出路的考生的壓力指數比不清楚出路的考生為低。而近7成(67.25%)的受訪考生表示他們的父母清楚他們的出路選擇,而與父母有溝通的考生的壓力指數明顯較未有跟父母溝通的為低。   當被問道放榜日,考生最想父母如何給予支持時,近半考生(44%)希望得到父母鼓勵、安慰和支持與尊重他們的選擇,並有近2成(17%)考生希望父母陪伴。而受訪考生最不希望遭到父母批評和否定他們的努力(41%),其次是過份詢問(13%)和表示失望、緊張(12%)。   上台分享的應屆文憑試考生邱月珊表示,自己壓力指數達六分,曾考慮過海外升學,但擔憂家中經濟難以負擔,因此選擇以本地副學士作為後備方案。去年文憑試考獲佳績的「過來人」譚家奇,成功入讀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系。他上台分享自身經歷表示,放榜之前諮詢了老師以及家人意見,策劃了不同的分數作不同的選擇。同時也勉勵應屆考生,文憑試只是一個「過程」,不論成績如何,只要有清楚的目標,也能實踐自己的理想。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