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學童化身小廚師,把烹調的美食與家人分享
大灣區事工
「童升.同樂」幼稚園升小一適應託管服務 在反覆的疫情下順利推展
「我們雖眾,仍屬一體」,聖公會堂、校、社服於今年暑假,集合各肢體的力量,為澳門北區的雙職家庭推出「童升∙同樂」幼稚園升小一適應託管服務。   聖公會與聖公會澳門聖保羅堂合作,並獲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全力支持,借出課室、操場及圖書館等場地,於7月及8月期間為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附屬幼稚園的K3學童,提供升讀小一適應課程。服務更支援其他就讀澳門北區學校的雙職家庭,共獲百個家庭報名參與。   課程設計照顧學童需要 託管課程為期3周,每周5天,為加強升小一學童的適應力,課程設計包括五大方向:「校園環境認識」、「學習技能提升」、「執行功能運用」、「自理技巧練習」及「群體生活經驗」。   社服同工會帶領學童進行實境體驗,如前往學校圖書館進行閱讀、在操場上進行體能訓練及在小賣部體驗購物,讓學童能預視學習環境的轉變及提升覺察力。另外,課程亦會讓學童學習清潔午膳餐具、擔當課室值日、學做小學生本份。同工在活動中亦加入主題繪本和群體遊戲,以促進學童的社交技巧。澳門聖保羅堂教會同工則每週安排聖經故事分享,挑選適合學童的主題,如上帝的傑作創造、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等,讓學童認識真理、學習感恩。   疫情下的應變 於7月託管服務即將完結之時,澳門的疫情突然出現變化,政府宣佈所有活動暫定,具彈性及創意的社服同工,為了讓學童及家長能參與結業禮,精心安排線上頒奬禮及總結,讓學童能總結和圓滿經驗。另外,社服同工將8月學習內容,全面改為網上課程,以15天線上錄音、錄影教材等方式,支援雙職家庭學童留家學習的安排,減輕家長的壓力,同時使學童保持有序作息和穩定的情緒。   社服同工在「微訊」(WeChat)開啓了家長群組,定時與家長溝通,獲得不少家長正面回饋,家長表示:「坊間的託管活動主要是看管學童功能,但能回應孩子發展階段的服務卻乏善可陳。反之,學童參與服務處的課程後,會主動分享參與託管的點滴。」家長滿意託管符合需要且具創新性,期望來年繼續開辦及增加其他初小年級的暑期託管服務。   服務處會繼續與教堂、學校緊密合作,發揮三頭馬車的優勢,以行動來實踐和見證上主的慈愛,繼續以多元手法回應澳門社區的家庭需要,讓更多服務對象受益。
繼續閱讀
「青聯議政」領袖培訓班(房屋發展與保育篇)講者和嘉賓與參加者合照
過渡性房屋項目
青年領袖為基層住屋建言獻策 福利協會分享推行社會房屋經驗
根據「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2021年3月),目前香港約有23萬人居住於不適切處所,例如:劏房或廠廈等;而劏房面積少於13平方米的佔總數六成三,平均每名住客生活面積僅為 6.6 平方米。生活於如此狹小的空間,如何可以得到改善?   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及香港青年聯會於2021年8月15日舉辦「青聯議政」領袖培訓班(房屋發展與保育篇),目的讓青年領袖了解現時基層人士住屋需要及改善方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應邀為參加者安排探訪劏房戶及在主題講座中分享。   走進社區 聆聽心聲 二十多位參加者於活動當日到訪劏房家庭,他們對於住戶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都有不同體會。他們在論壇的小組討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感受,有的表示要親身走進社區才更能明白街坊的實際所需,建議由地區組織牽頭,讓社會上較有資源的人士或機構多了解基層家庭需要,促進連繫及互動 ; 有的表示劏房環境差,燈光暗、有石屎剝落,明白到家庭因電腦設備不足,令家長和孩子苦惱和增添無力感;亦有參加者對於劏房戶的水、電費並非跟從水務處和電力公司的收費標準,倡議作出管制,以減輕劏房戶的壓力。   官商民同心合力獻新猷 在主題講座部分,先後有五位講者作分享,包括: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王建明及新鴻基地產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麥啟華。   李正儀博士在講座中向參加者分享香港基層家庭的住屋需要和社會福利機構如何回應時表示,福利協會於2013年推展「全心傳家」家庭發展計劃,資助九龍城區的「N無家庭」在生活及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同時提供朋輩式師友輔導,成效理想。另外,福利協會於2018年開始營運「好鄰舍」(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共住‧共管‧共生」理念,為基層住戶提供住所,紓緩他們的住屋困難,雖然計劃於2021年5月結束,但項目為福利協會在過渡性房屋項目上的規劃及營運,提供寶貴經驗。再者,為回應社會需要及政府政策,福利協會於2020年落實與新鴻基地產合作,在元朗東頭興建「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此項目是官、商、民合作的良好範例。   隨後,王建明與麥啟華在講座中介紹設計團隊如何運用設計思維,讓服務受眾參與設計,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及官、商、民合作發展模式實踐在「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的整體規劃上。王建明表示同心村從規劃到驗收及入伙約需17個月,速度如此快,全賴政府及新鴻基地產的協作及支援。」李正儀補充說:「現時,雖然商界及基金組織都有為同心村項目提供不同的資助,但這個規模龐大的項目仍然需要物資及金錢上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不同方式支援項目的發展。」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將於2022年第三季落成,共提供1,800伙1人、2人、3人、4-5人和無障礙單位,全期合共可惠及約5,000個弱勢家庭。有關項目的詳情,請留意福利協會網站www.skhwc.org.hk的公佈。  
繼續閱讀
賽馬會「無痛E世代」長者膝痛管理計劃榮獲「康健服務及優質生活」組別銀獎
安老服務
彩齡學院參與黃金時代展覽 樂齡科技及新興興趣活動獲業界認同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屬下的彩齡學院一向致力為退休人士籌辦多元化的創新活動,讓他們透過終身學習,增添生活色彩。今年8月27至29日,學院參與「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2021」,旨在推廣樂齡科技及新興興趣活動,以提升彩齡人士的生活質素,促使其發揮潛能。   創意活動共冶一爐 為配合大會「iCan 自主無限 躍動彩齡」的大會主題,彩齡學院特設興趣活動及樂齡科技展位,參觀人士可即場參與學院舉辦的工作坊,體驗心靈花茶製作、桌上運動「Kururin」和競技疊杯及新興運動「劍球」等特色活動,又可試玩由福利協會研發、針對改善膝痛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式「雙膝掌門人」,相關程式由協會的跨專業團隊共同設計,希望透過遊戲形式提升長者持續在家運動的興趣和動機,同時亦可定期監測長者運動的成效。   展位另設有「AR『觸』得到的社區客廳」,透過嶄新擴增實境技術,帶領參加者置身昔日的九龍城社區。這個懷舊AR模型同時有助區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重溫過往生活點滴,繼而達致懷緬治療的效果。   長者反應熱烈 不少出席人士均踴躍參與彩齡學院展位的活動,展期內登記參與展位活動的人次達850,更有約300人次即場登記參與學院課程;而賽馬會「無痛E世代」長者膝痛管理計劃的「雙膝掌門人」應用程式也深受老友記歡迎,短短3天內已吸引149名長者即場登記參加此計劃,以獲得由物理治療師度身訂造的痛症治療方案。   創意項目獲業界認同 大會邀請了來自不同界別的代表分享長者議題,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JP亦在會上就如何在疫情下與政府、私營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其他持份者建立緊密夥伴關係,共同以創新機制推動長者服務表達意見。   此外,大會頒發了由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的首屆「智齡世代大獎」,福利協會的賽馬會「無痛E世代」長者膝痛管理計劃榮獲「康健服務及優質生活」組別銀獎、香港聖公會黃大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愛同行ž區樂步」獲同一組別的優異獎、香港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的「織福—長者互助發展計劃」則奪得社交及社區參與組別的優異獎。福利協會未來將繼續推動和應用樂齡科技,以進一步改善長者的身體狀況,提升其生活質素。
繼續閱讀
元朗東頭「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舉行祝福暨動土禮
過渡性房屋項目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新鴻基地產 元朗東頭「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舉行祝福暨動土禮 特首主持同心村動土禮‧1,800個基層家庭明年中可入住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即將興建及營運的「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已於今天(六月十六日)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主持動土,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為動土禮祝福及差遣。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董事會主席李國棟醫生在致辭中感謝新鴻基地產以港幣1元租出為期不少於8年及位於元朗東頭的一塊地以興建「同心村」。他表示項目將於明年中落成,屆時可安排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入住,並指:「同心村能夠在短時間內由籌劃到動土,背後實在有很多機構和人士的參與,包括運房局及其他政府部門、新鴻基地產、新界鄉議局、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元朗區議會、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以及采葉庭等等。」他亦特別感謝新地對同心村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支援前期建築規劃,為地盤進行基本平整,更將於施工期間給予協助。   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先生在致辭時則表示:「新地在元朗有40多年發展經驗,在區內建造了多個地標項目,與區內各方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和感情。新地好高興今次能借出這優質地皮,幫助解決基層家庭短期的住屋難題。同心村落成後,可提供1,800個單位,惠及5,000個家庭、一萬名基層市民。」   郭炳聯先生同時強調:「除了提供過渡性房屋,我們更需要同心合力滿足長遠的房屋需求,新地一直支持政府與私人發展商『雙軌並行』,各自發揮優勢,努力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   與特首一同在台上動土的嘉賓,除了陳謳明大主教、李國棟醫生、郭炳聯先生外,還有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先生、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董事郭炳江先生、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煇先生、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先生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   此外,與會嘉賓還包括: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先生、田北辰先生和鄭泳舜先生以及各政府部門首長,如運房局副局長蘇偉文先生、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先生、消防處處長梁偉雄先生、渠務署署長彭雅妮女士,也有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周和先生及其他地區人士,以及十多位未來有意入住同心村的朋友等。   運輸及房屋局撥款興建 運輸及房屋局負責監察和撥款近港幣10億元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用作興建「同心村」,該項目可建樓面面積達到42萬平方呎,位於元朗舊墟路,鄰近山貝村,以組裝合成法(MIC)建造,整個屋村分8大居住區域,住宅樓高4層,共提供1,800伙1人、2人、3人、4-5人和無障礙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由約147呎至340呎。全期合共可惠及約5,000個弱勢家庭。   綜合服務 構建共融社區 同心村內設有社區廚房、兒童遊玩區、休閒區等不同主題活動區,以增加村內和社區上的居民互動和睦的氛圍。另外,「同心村」設有綜合服務大樓,提供課餘托管、親職教育、護士諮詢、輔導服務等綜合性社會設施及服務,照顧居民所需,同時提供多元化的社區參與及就業機會。動土禮現場也展示了整個項目的鳥瞰模型,以及建築和單位模型,供嘉賓觀賞。   設計思維 切合居住需要 為切合未來入住居民的需要和提升他們對項目的歸屬感,村內的單位設計佈局採用設計思維和融入「以人為本」的元素。項目團隊曾舉辦「服務使用者聚焦小組及模擬居所體驗日」,邀請過百位合資格服務使用者進入1:1的模擬單位內,為單位的硬件配置提供建議。有關建議在設計中亦有採用,包括大門的開門方向、門口預留鞋櫃位、洗衣機去水位及擺放位置、必須要有上網插頭位置等。   康健指標 提升居民自信 同心村十分關注居民的全人健康,引入首個在過渡性房屋應用的「康健八指標」,根據居民在科技應用、健康意識、情緒管理、靈性滿足、社會參與、環境保護、財務管理和職業輔導的需要,提供相應支援,目標是鼓勵居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   項目介紹短片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深切悼念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林嘉泰先生主懷安息
不捨 本會執行委員會及全會同工,以不捨之情深切哀悼回歸天父懷抱的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林嘉泰先生。嘉泰關懷弱小,為社會福利工作 鞠躬盡瘁 ,是非政府機構的好伙伴,也是業界與政府的好橋樑。他細心聆聽業內的意見,切實回應業界的需要,他的離逝令人深感婉惜。   懷念我們對嘉泰充滿懷念之情,對他爾雅温文和謙遜虔敬的待人接物態度,印象深刻。本會一位文職前線同工在嘉泰入院前一星期與他偶遇,同工當時並不知道在旁邊的是嘉泰副署長,雖然彼此互不相識,嘉泰卻禮讓同工先行並報以微笑,臨别主動說聲再見,同工及後讀報才知悉是社會福利署林嘉泰副署長因病暈倒入院醫治,為此感受尤深。嘉泰是我們香港人的典範,值得學效,更應稱許。   祝福我們對嘉泰的家人送上摰誠的祝福。也為社會福利署署長和同工團隊為失去一位極優秀的同工,送上最深切的慰問。   深信在天上的父,收納嘉泰副署長的靈魂,並在祂的懷抱裡得享永生。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2019至2020年度年會
福利協會消息
福利協會2019至2020年度年會圓滿舉行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2019至20年度年會於今日(10日)下午正式舉行。由於疫情關係,今年年會改以視像形式進行,邀得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及福利協會名譽贊助人鄺保羅大主教擔任主禮嘉賓,與香港聖公會教省代表、福利協會一眾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同工,一起回顧福利協會過去一年之工作成果。   福利協會董事會主席李國棟醫生SBS,OstJ,JP在會上感激同工在疫情中仍以服務對象的福祉為先,努力回應社會需要,勇於接受挑戰,走進不同的服務新領域。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JP亦匯報機構本年度如何透過各個新服務項目,為學前幼兒、青少年、家庭、長者、少數族裔人士及智障人士等提供全面支援。   最後即將榮休的鄺保羅大主教回顧了過去30多年與福利協會在不同方面的協作,充分體現了堂社合作一家親的精神,並期盼福利協會繼續秉持主的教導,照顧及關懷弱小,帶領他們走出疫症的幽谷。福利協會管層理稍後亦會向同工頒發長期服務獎,感謝他們多年來的努力。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