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資訊中心 文章分享

陳潔冰_1 - chan christine
過渡性房屋項目
同心村一歲生日快樂!
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營運、新鴻基地產以象徵式1元借出土地,以及政府撥款興建的「同心村」,屬全港首個全面落成及啟用的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去年年中正式入伙。時光荏苒,同心村上月正式踏入入伙一週年,一年間同心村已成為一個滿載鄰里關懷、守望相助、以人為本的小社區。   同心村早前舉辦了一連串涵蓋男女老幼的活動慶祝一歲生日,包括邀請村內3-12歲的小居民參與「小眼睛看同心村」,利用他們的小眼晴、小腦袋去啟動其創意及觀察力,並運用畫筆、顏色表達他們眼中的同心村。活動一共收到超過20幅各有特色的畫作,小朋友以寫實、童話、卡通、科幻、抽象、及色彩豐富等形式去畫下他們眼中的同心村。   要紀錄珍貴時刻,照片自然是不可或缺。另一活動「同心.視角攝影比賽」邀請了攝影愛好者及同心村居民以「您眼中的同心村」為題,展現同心村的獨有魅力。比賽反應熱烈,合共收到超過100幅高水準作品。評審團以創意、攝影構圖及技巧、故事性三方面為評分標準,分別選出公開組及居民組各冠、亞、季及優異獎作品。居民組冠軍為周吉珊的「同心童心」、公開組的冠軍作品為陳潔冰的「同心村之日常」。在一眾攝影作品中可見,無論是居民或外來訪客,均不約而同認為同心村有充足空間,讓小朋友、居民能夠自由自在地活動,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愛的居住環境。   在6月16日正日生日當天,同心村特別舉辦「感恩‧有您同行」慶祝活動,協會總幹事劉冼靜儀女士、副總幹事文孔義先生等亦專程到訪同心村,在同聲同氣互助閣與居民義工交談,了解他們入住一年的改變及生活點滴。當日現場有遊戲玩、有福袋派發,參加者更可集齊指定數量的印仔,即場換領由居民自家製的地道小食,「有得食、有得玩」,熱鬧非常。   同心村每幢以鮮艷明亮顏色點綴,且軟硬件設施各式其色,如有供居民借用並定期舉辦活動的「同廚房」;互相打氣、傾心事的「同聲同氣互助閣」;讓居民種植的公共空間「同耕作」;以及舉辦活動的「同活動」等等。一年間在同工們及不同機構伙伴的支持及協助下,同心村為居民提供完善的居住環境。同工們將繼續以心及以人為本營運同心村,讓居民能愉快過渡,成就未來。
繼續閱讀
1.1
醫療康健服務
「無痛E世代」改善逾千長者膝痛問題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為期四年「無痛E世代」長者膝痛管理計劃,為參加者提供不同運動處方、痛症紓緩以及自我管理服務等介入手法,延緩膝關節退化。計劃於5月22日舉行分享會發布推行成效,一眾老友記亦有出席支持,共同見證參加者強「膝」健體的努力成果。
繼續閱讀
2
社會企業
人物專訪|不一樣的店長
荃灣西地鐵站人頭湧湧,不同時段都有大批乘客穿梭站內各處,引導人潮的廣播聲接連不斷,車站長期都保持著忙碌的節奏。位於車站D出口旁的禮品店「We • Gift」,這個佔地七點七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在店長梓淇的眼中由始至終都保持著低分貝。   由店長視角出發 • 低分貝的禮品店 「We • Gift」禮品店由本地社企Joy Fusion營運,於2022年7月正式開幕,店長梓淇標誌性的漂染髮色,搭配一身型格打扮,總讓人遺忘她左耳扣著助聽器。梓淇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右耳曾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惟適應三年仍無法抵擋機器引致的頭暈,最終決定放棄使用人工耳蝸,現時她的右耳已幾乎失去聽力,只能依靠左耳尚餘的聽力,再配合讀唇來進行溝通。   梓淇是店內唯一的聽障職員,「他們 (店員) 總說舖頭外面的廣播聲很吵,但助聽器將環境噪音都消滅掉,其實我根本聽不見,有時候同事打電話給我,我才發現大家身處在兩個世界。」梓淇解釋,助聽器具降噪功能,會將環境的雜音過濾,所以最初同事反映環境的聲浪問題,她是無法身同感受。   從自我懷疑的邊緣人到店長 不少聽障學生的校園生活都難關重重,這種「定律」梓淇亦躲不過。梓淇就讀本地主流的中小學,校方雖然已安排言語治療師提供輔導,但校園欺凌的問題仍然存在,「因為我無法聽到自己的聲音,說話咬字不好,同學會取笑我黐脷筋,又會因為知道我聽不見,就向我背面丟東西……」   除了校園生活不如意,聽障人士尋找工作亦有一定困難,過去梓淇只能當快餐店後勤、洗車等不用與客人直接互動的工作,令梓淇自我價值感日漸低落,更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後來經社工轉介到康恩園接受輔助就業培訓,心態才有所改變:「從前,我每天都會不斷自我懷疑,在這裡讓我學會欣賞自己!」   初來乍到,梓淇在康恩園庇護工場協助包裝產品。即使事隔兩年,梓淇對於首次被誇讚仍記憶猶新。「第一位稱讚我的是導師藍姑娘,我幫忙整理乾果包裝,她在旁邊不斷讚我做得很好、很快手。」梓淇坦言,來到這裡才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肯定的她亦慢慢開拓出更多能表現自己的平台,包括參與大積木拼砌、市集展銷等,去年七月更獲推薦成為店長。   不同能力 • 不同崗位 • 同一信念 在「We • Gift」貨架上陳列的貨品,全都出自庇護工場的復康人士。梓淇形容不同崗位都給予她很多包容和鼓勵,貨品更是集合不同能力的復康人士生產而成,哪怕是一個曲奇的封口袋,都承載著推廣社會共融的意義,「如果有機會我很想開分店,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復康人士製作的產品。」   面對有聲音質疑復康人士製作的產品質素,梓淇毫不猶豫地回答,「不要因為他們身體或精神上有點缺陷,就認定他們製作的東西不可能會好,有時候他們只欠一個機會。」   您願意給復康人士一個機會嗎?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 (馬太福音 25:40)   Joy Fusion 為聖公會康恩園屬下的社企,全線產品和服務由復康人士製作及提供。透過製作過程,為復康人士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並藉此推廣社會共融。   查詢:6390 6976 網站:www.JoyFusion.hk IG / FB:JoyFusionHK
繼續閱讀
主禮嘉賓參觀中心6
安老服務
復康與設計並重 滿足身心社靈需要 恩駿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開幕
「恩駿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下稱:中心)4月29日於火炭駿洋邨正式開幕,為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屬下第7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從個人起居、社交、康樂及復康訓練服務等方面,繼續為社區長者及照顧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全面照顧其身、心、社、靈的需要,同時亦減輕護老者於照顧上的壓力。
繼續閱讀
智慧城市歷耆2
安老服務
長青共融 數碼同行 從學習中互相了解
身處科技世代,幾乎每人都有一機在手,甚至有些事需要使用智能裝置才可進行;在這樣的環境下,缺乏科技知識的長者彷彿淪為社會的局外人。由社創基金資助、聖公會福利協會負責推展的「SmartConnect數碼同行」計劃因而誕生,期望能夠透過由年輕人教導長者科技知識,推動跨代數碼共融,並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資訊科技。   不諳科技成「三無」長者 政府統計處去年的數字顯示,65歲或以上的長者中,有73%人擁有智能手機;換言之,仍有27%的長者人口未有使用智能手機。計劃督導主任戴安妮(Annie)表示,不諳科技的長者往往有「三無」,包括「無奈」、「無助」及「無力」,即使網絡上有眾多資訊,惟長者不懂得如何取得,親人亦難以時刻支援,唯有讓長者學會使用智能科技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繼續閱讀
梁醫生與參加者合照
安老服務
梁萬福醫生與社區長者及社工 分享如何好好準備變老
人生下半場的挑戰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為了好好準備退休,任職公務員的張生,在退休前申請180日有薪年假,逐步適應退休生活。怎料太太突然患上嚴重坐骨神經痛,張太有病,張生成了照顧者,每日忙於照顧太太,既要陪診、又要處理家務,平日不用費心的家頭細務,原來做起來並不容易。張生娓娓道來8年前自己準備退休及太太患病的經歷,雖然自己為退下職場做好周全的部署及準備,但人生總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原來家人或自己的健康突然轉差,才是初老最常面對的考驗。   守住健康最重要 張生張太是聖公會聖路加福群會長者鄰舍中心的會員,應社工邀請參加聖公會長者社區服務單位於2月24日舉辦的「好好準備變老」講座,與來自13間中心的59位初老(young old)及42位社工分享。因為太太患病,令張生醒覺老來健康的重要,如果不想變成「廢人」,成為伴侶或子女的負擔,便要好好保持身體健康。而張生當年為了守住健康,決心減肥,退休前體重超過120公斤的他,用了4年時間學習游泳,更參加體重控制班,經過8年的時間,減去超過40公斤,現在84公斤的他,看來精神又健康。而張太在分享中,也道出每位初老的心聲,人生邁向60歲,最幸福的晚年不過是子女成家立室,有美滿家庭,自己與老伴身體健康,可以繼續參與社交活動,認識新朋友及學習新事物,為自己開展更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