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資訊中心 文章分享

返回

西九龍教區牧養專責小組與心意行動合作 重新連結 與主同行

基金及支援項目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相信不少弟兄姊妹會因疫情減少社交接觸,從而感到孤單甚至焦慮。日常生活、工作、照顧家庭及長者的困難與壓力,既減少了宗教聚會,亦減少了教友間的會面與支持。目前本港疫情漸緩,大家都需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與他人重新結連,在信仰中重新得力,才可以成為別人的天使。

 

西九龍教區牧養專責小組主辦、心意行動協辦的「重新連結‧與主同行」講座,在今年8月21日舉行,鼓勵弟兄姊妹關顧自己身心需要、活出快樂人生。當天講座由香港聖公會輔導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陳凱昇主講,內容包括短講、練習及有趣的線上遊戲,分享如何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況及如何紓緩壓力。

 

尋找壓力源:靜觀及覺

講員帶領參加者作覺察「STOP」練習。「S」是「Stop」,參加者首先暫停當刻正在做的事情;「T」是「Take」,用些時間專注於一呼一吸;「O」是「Observe」,即觀察當刻的感覺、念頭、行動意願等;「P」就是「Proceed」,即繼續做回自己想做的事情。參加者在練習中能覺察到當刻的身心狀態,例如呼吸短淺、肌肉繃緊等等,從中學習調節及放鬆。

 

講員繼而分析壓力與情緒反應的形成。他指出,人們會以行為(Behaviors)、情緒(Emotions)、感觀(Sensations)、思想(Thoughts),感受及回應外界的剌激,而情緒包括傷心、喜悅、恐懼、厭惡及憤怒等。適當的壓力令人有更佳的表現,因為過少的壓力令人沉悶及缺乏動機,過大的壓力,會令人緊張及情緒低落。一些人受到外界刺激時,會在大腦以「快線」運行,立刻化為情緒,並作本能「反應」,例如一些人會因壓力而很容易發怒。講員提醒參加者,要學習以「慢線」運行,在大腦透過思維及控制,停一停、想一想才作出「回應」,這樣才能有效地減低負面情緒對自己及對別人帶來的傷害。

 

減壓方法及求

講員鼓勵參加者,多使用對自己有效而又不傷身體的減壓方法,例如睡覺、運動、找朋友傾訴或靈修祈禱等等。他亦分享一些研究指胡思亂想的心是不快樂的心,完全沒有胡思亂想的人,比有開心或不開心回憶的胡思亂想的人更快樂。完全沒有胡思亂想的人,就是所謂「放空」。沒有雜念的人,全心全意地專注於當刻的事,無論是聽音樂、看電視、做家務、運動及進食等等,都能令自己更放鬆和情緒穩定。因此,更能專注於自己正處理的事,有助於大家更放鬆、更快樂。講員亦提醒當情緒困擾、負面情緒或壓力已經影響到日常的生活,且持續了一至兩個月的朋友,必須勇敢地向親友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與主同行:從靈修找出迷失方向的出

活動最後由吳達維牧師主持靈修,包括唱詩、分享詩篇和以弗所書以及祈禱。大家一同向主祈求,平靜地和上帝分享得着,從而與主親近、與主連結,從新得力,相互關顧,從疫情中走出來。吳牧師當天分享了詩歌《黑暗絕非黑暗》,歌詞如下:

「主內,黑暗絕非黑暗,非黑暗,黑暗有如白晝的光明。」其實在黑暗裏,面對困難與壓力,弟兄姊妹不需要害怕,因為主與大家同在。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