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nteer Services
「傑出義工獎勵計劃」獎項得主系列 (二): 退休踏上新歷程 80歲婆婆風雨不改做義工(Chinese only)
退休生活一點也不無聊!劉艷初婆婆退休後,每周至少四天到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做義工,成為阿初的日常。阿初年逾八旬,渾身散發著「退而不休」的朝氣、精神飽滿,是個中氣十足的婆婆。阿初屈指一算,「我已經在中心做了20多年的義工了。」為表揚阿初多年來的熱心服務及積極參與,聖公會福利協會於第23屆傑出義工嘉許禮中特意向她頒發「榮譽獎」,感謝她多年來的貢獻。
Read
Volunteer Services
一張傳單改變一生 主婦蛻變「萬能」義工(Chinese only)
「義工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也希望是最後一份工作。」香港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的義工、74歲的蘇玉萍說。她已在中心擔任「婦女組」主席多年,為中心帶來系統化的義工結構,以及創新思維。多才多藝的阿蘇無論跳舞、手工、環保及煮食樣樣皆精,被大家讚譽為「萬能蘇」。她更善用技能為不同機構做義工,「一星期真的是每日都在做義工。」阿蘇在聖公會福利協會第23屆傑出義工嘉許禮中獲頒「榮譽獎」,讚揚她多年來的努力。
Read
Elderly Services
「愛.家.友」網絡ONLINE榮獲「老有所為活動計劃」全港最佳「一年計劃」冠軍(Chinese only)
科技急速發展,網上預約看醫生、食肆用QR Code點菜等,幾乎處理每件事都必須使用智能系統,對於不諳新科技的長者而言,構成生活一大難題。為了教導長者認識智能科技,香港聖公會竹園馬田法政牧師長者綜合服務中心與安徒生會竹園中心,獲社會福利署2021至22年度「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贊助,合辦「愛.家.友」網絡ONLINE活動。由青少年及熟悉智能裝置的長者義工,為長者提供指導,透過一連串的活動,包括智能科技體驗日、機械人運動會、攝影創作活動等,讓他們親身體驗智能科技的樂趣,推動跨代共融。
Read
Child & Youth Services
小學輔導服務處提供遊戲治療 讓學童說出心底話(Chinese only)
孩子一旦情緒受困擾,很難以三言兩語去表達內心想法。利用遊戲作為治療手法,則能讓孩子敞開心房,自在地流露和表達內心的情緒或困擾。香港聖公會小學輔導服務處作為慈善獎券活動的受惠單位之一,早前運用善款作為一部份的營運開支,聘請了學校社工,不但為孩子個別進行遊戲治療,讓孩子紓發情緒,找出問題根源,更協助學校策劃全校性獎勵計劃,建立孩子良好品行的同時,也拉近師生關係,讓老師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強力支援。
Rea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愛‧動‧融」足不出戶訓練體能 院舍會員疫情下愛上創新運動(Chinese only)
疫情下住宿院舍的人士無法外出做運動,或多或少影響身體機能,慈善獎券受助單位之一的康恩園遂舉辦「愛‧動‧融」- 跨服務運動計劃,引入一系列運動器材及新科技,打破場地及導師的限制,讓會員即使足不出戶,亦能享受做運動的樂趣。
跨專業攜手 協作單位齊參與
計劃由社工、護士、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合作,於疫情期間以各類型運動助會員強身健體。有別於傳統的運動項目,計劃引入了體感遊戲及地壺等創新運動,為日常生活帶來新鮮感。參與的服務對象有精神病康復者、輕中度及嚴重的智障及殘疾人士,他們來自不同協作單位,包括:康恩園(長期護理院、中度智障人士宿舍及嚴重智障人士宿舍);香港聖公會屯門地區支援中心–樂屯聚;香港聖公會湖景綜合復康服務–展能中心及宿舍,以及香港聖公會迎康園展能中心及宿舍。
康恩園長期護理院單位經理劉家裕(Gary)表示,計劃籌備了兩個月,由2020年12月推行,團隊善用資助,購買了地壺球、硬地滾球、跑步機,以及科技運動產品「Oriori智能握力球」、「Bobo Motion多功能訓練系統」、「Bobo Pro多功能訓練平板系統」及「A-Champs Roxs Pro X互動訓練系統」等。他解釋,每項運動均針對地鍛鍊會員的不同需要,例如手功能、上肢肌力、平衡力、心肺功能、減重及減壓等,當中又加入了競賽元素,增加會員的投入感。
會員投入打氣
Gary笑言,雖然院內一向設有跑步機及單車機等設備,但會員動力不大,有時職員會鼓勵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的會員做運動,即使完成後會給予獎勵,但會員仍會說:「不做了,不做了,很累的。」
Gary留意到自從「愛‧動‧融」計劃推出後,會員運動興趣大增,相信是因為科技產品為視覺及聽覺帶來刺激。以Bobo Motion為例,使用時要在手臂及腿部綁上感應器,參加者穿上一身裝備後,要在遊戲過關鬥高分,「他們非常投入,會為別人加油打氣,又會互相比較分數,取得高分時會表現得非常雀躍。」
運動提升自我形象
計劃在2021年9月結束後,團隊為參加者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會員的出席率高於75%,有逾75%參加者表示滿意活動,更有超過75%會員認同透過做運動提升了自我形象。Gary表示,計劃成效十分理想,受惠人次為1,296人次,超出預期目標,「我相信他們踴躍做運動,不只是對計劃的支持,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Read
Foundation and supportive projects
助低收入患者把握黃金復康期 中風復康慈惠基金為患者帶來曙光(Chinese only)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2018至2019年度多達5.75萬人被診斷患有中風。中風患者有可能會失去自理能力,對病人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中風後3至6個月屬於「黃金復康期」,在這段期間接受適切治療,康復的機會將大大提升。「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一直資助低收入的中風人士接受適切治療,讓他們把握黃金復康機會,儘快回復身體機能,重回生活正軌。
助低收入中風病人接受治療
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的部分儲備,來自福利協會每年一度慈善獎券募集所得的善款。福利協會因應病人需要,向成功申請基金的患者提供3至6個月的復康治療。由2015年至2020年期間,已有91位有需要的中風病人受惠。
56歲的阿祖為一名小學校工,獨居於灣仔劏房。突如其來的中風,讓無依無靠的阿祖頓感徬徨無助。阿祖中風後被送往律敦治醫院急救,及後轉往舂坎角慈氏護養院療養及復康。然而,院舍床位緊絀,醫生認為阿祖的治療及復康已經完成,要求他出院回家,但是當時阿祖仍未能完全自理,日常起居皆需要他人協助。
生活拮据 患病前路茫茫
由於阿祖未婚,身邊只有數名親人,可惜各人的生活皆有難處,無法長期照顧或與阿祖同住。此外,阿祖所住的劏房沒有升降機,當時他實在無法自行上落樓梯回家。阿祖的生活拮据,縱然他有無比的決心去復康,但現實的條件卻令他感到前路茫茫。
在阿祖擔憂日後生活之際,舂坎角慈氏護養院的社工協助他申請「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經本協會社工評估後,阿祖獲批3個月的一站式院舍住宿照顧及中風復康療程,療程期間提供全面的起居住宿照顧,讓阿祖放下心頭大石,安心把握黃金時期,專注復康。
復康之路並不孤單
密集式的中風復康療程大大提升阿祖的活動能力,現時他已能夠完全自理,無論如廁、洗澡、購物等日常活動,皆能應付自如。治療師的復康計劃相當周全,考慮到阿祖平日要帶沉重的衣物到洗衣店,於是特意訓練他手持重物上落樓梯,務求為每一個生活細節做好準備。此外,阿祖在復康期間認識了不同的中風同路人,彼此互相支持鼓勵,令他走在復康路上不會感到孤單,建立了重投社區的勇氣和信心。
疾病無情 人間有愛
經歷一場艱辛的中風康復歷程,阿祖最想分享的是:「我衷心感謝每一位捐款支持「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的善長人翁,基金讓我得到復康的機會,使我可以自信地回家。中風雖無情,但人間有愛。」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