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_DSC6525
Foundation and supportive projects
【慈善獎券2024】中風復康慈惠基金匯聚愛心 讓少年重返球場(Chinese Only)
困境中現曙光 昊仔熱愛運動,尤其鍾情排球,中一時已積極參與校隊訓練。豈料在校運會的1500米田徑比賽中,他突然昏倒,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引發的中風,一度陷入半昏迷。「我醒返嗰陣都唔相信,我咁後生,點會中風呢?」從ICU轉到普通病房,看著無法動彈的左邊身軀,昊仔感到迷茫、恐懼,情緒也變得起伏不定。   昊仔的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生活本已不易,面對兒子中風及高昂的復康費用,更是心力交瘁。「當下我咩都諗唔到,只係諗點解咁多人之中,偏偏揀中我個囝?」昊仔媽媽說。   徬徨無助之際,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伸出援手,提供經濟援助,並安排昊仔到大樓接受專業的復康治療,把握寶貴的「黃金復康期」。基金善款來自社會各界,包括慈善獎券、公眾人士的慷慨解囊,以及多間食肆及零售店商戶設置的捐款箱,讓愛心匯聚,為低收入中風人士帶來曙光。   復康之路 並肩同行 大樓的跨專業團隊為昊仔制訂結合傳統治療、Lokomat和RecoveriX技術的復康計劃,「昊仔仲細,13、14歲呢段時間仲係發育緊,需要學習,好多時候都要用到手,所以除咗加強膊頭嘅力量和穩定性之外,我哋更著重恢復佢嘅手部功能,例如揸筆、做功課等等。」職業治療師Nate解釋。團隊知道昊仔熱愛排球,更在訓練加入殺球動作,希望藉此激勵他。   體育精神 永不放棄 為了重返球場,昊仔積極配合治療,即使過程再辛苦也從不放棄,一星期五日都會由元朗到沙田接受訓練。他亦會在家練習物理治療師教過的動作,一點一滴地重新學習和適應。媽媽亦一直陪伴在側,給予昊仔無限的支持和鼓勵,「佢自己做復康都咁積極,我作為媽媽,可以做嘅就係陪伴。」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昊仔的進步顯著。在漫長的復康之路上,昊仔對未來依然充滿期盼:「我想重拾夢想,打排球甲一聯賽,期望將來可以完全康復。」他亦期許自己將來能回饋社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而家見到佢行得咁好,真係好開心,基金同大樓都幫咗佢好多,有咁多關心我哋嘅人,真係好感恩」,昊仔媽媽感激地說。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與患者在復康之路並肩同行,請支持「慈善獎券2024」,讓基金能夠幫助更多患者跨越難關。
Details
Childcare Services
不一樣的「森林學校」 培養孩子自主探索精神
  香港聖公會東涌幼兒學校採用開放式教學,沒有大量功課及課本,卻帶領孩子走進「森林課室」,讓他們從自然探索及遊戲中自主學習。   「森林學校」的萌芽東涌幼兒學校除了常規課堂外,還在兩年前推出了一套「森林學校課程」,讓同學跟隨老師到不同郊野公園,在大自然中一同學習和遊戲。東涌幼兒學校卓金圓校長回想最初萌生「森林學校」的念頭是源於一個下雨天:「記得有一次老師和孩子進行校外活動,期間忽然下起雨來。孩子們面對天氣突變,頓時驚惶失措,只懂站在原地哭起來,而不是想辦法避雨。」卓校長明白新一代的小朋友抗逆力較低,於是思考如何令孩子學習自主及勇於面對挑戰。   卓校長發現芬蘭和德國等歐洲國家均採用「森林學校」的教學模式,重點是利用森林的自然資源促進孩子自主學習,如鼓勵孩子善用大自然原材料,動手自製玩具及設計不同遊戲,從而訓練他們的創造力及人際溝通能力。他們亦可在森林中自由探索,培養勇於冒險的精神。過往亦有研究發現入讀「森林學校」的孩子較富好奇心,心態亦較平和、健康及協調能力也更佳。因此,她決心將外國的「森林學校課程」本土化及引入學校。   自然探索學習 啟發孩子多元潛能卓校長謂:「K1至K3的學生也會參與『森林學校課程』的活動。最初,我們嘗試帶孩子到郊野公園,讓他們自由玩耍和探索,期間發現孩子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心,如他們看見小昆蟲時,便會與同學一起觀察和研究,這也是啟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好機會。往後我們再有系統地整理『森林學校課程』,將它分為校內及校外兩部分。我們在校內建構了一些模擬自然環境的裝置,如毛冷「蜘蛛網」及森林歷奇紙迷宮等。老師們又以麵粉模擬沙,讓孩子以麵粉創作不同的遊戲,目的是令他們認識及接納在大自然中出現的東西及狀況,日後走進野外時也不會因為害怕而影響他們的好奇心。」   校外學習方面,老師不但定期舉辦生態遊,讓同學認識大自然植物和生物的種類與特性,更常常與同學到郊外進行多感官探索。這天,孩子們便穿起由他們和家人一起製作的「森林服」來到佐敦谷公園這個「森林課室」。老師鼓勵孩子在這片美麗遼闊的草地上赤足而行,讓他們享受大自然的舒泰,同時刺激足部神經發展。「森林學校課程」沒有刻意安排的內容,老師均採取低度介入,由孩子利用大自然原材料及其他物料製作遊戲道具,並主導遊戲。孩子的創意不可小覷,他們利用開邊竹、木珠、紙皮、雪條棒、魔術貼、繩索和水等原材料已能創作多款玩意。這邊廂,幾個小女孩用橡筋圈束起雪條棒作丫叉、以紙皮作彈珠,一塊兒玩射擊遊戲。那邊廂,男孩們以開邊竹築成龍門,把魔術貼捲成「足球」,一起踢起球來。有些同學則分工合作,一位坐在膠板上當乘客,另一位則在膠板繫上繩索,再把「小乘客」拉下草坪,體驗滑草的樂趣與刺激。活動後,孩子也十分自律,分工合作執拾物資,毫無「港孩」嬌生慣養的習性。   課程成效顯著 深得家長支持卓校長坦言「森林學校課程」開始短短兩年已見正面果效:「『森林學校課程』引領孩子跳出課室框框,令他們變得主動而平和。自由創作小玩兒有助激發同學的創意、解難能力及自主學習精神,同時為他們帶來成功感。孩子在集體遊戲中也學懂互相幫助,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由於課程沒有特定的學習範圍及進度,故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及有自閉傾向的同學較易在過程中先觀察及模仿別人的活動模式,然後按個人的步伐,逐漸嘗試參與其中,從而減少明顯的學習落差,有助他們克服社交困難及提升自信心。」卓校長最難忘在一次親子露營活動中見證孩子的成長和轉變:「小朋友第一次跟父母在野外露營,大家也急不及待紮起營帳,並悉心佈置這個「小家園」,然後主動邀請老師、同學和家長參觀自己的營帳,但他們並非要炫耀或比較,而是謙卑地與別人分享喜悅。即使面對昆蟲和黑夜,孩子也不再害怕,反而勇於探究,並學懂感恩及愛惜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一切。」   「森林學校課程」能夠順利推行除了老師的全力配合外,更有賴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家長們明白在幼兒學校推行野外教學並非容易,但也願意放手讓孩子投入這種另類學習,同時更成立了「703部隊」一隊家長義工隊,在野外活動過程中提供不同支援。其中學生家長饒太亦對「森林學校課程」予以肯定:「我很喜歡「森林學校」的概念,老師透過低度介入,讓孩子在大自然這個開放而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由探索及發揮創意。我曾參與學校的「森林活動」,看見孩子僅透過大自然物料和木製品,便可自行設計出不同遊戲,可見「開放式教學」的確有助孩子運用想像力。有些家長覺得「森林學校課程」不著重訓練寫字,會令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我認為讓孩子多元發展更為重要,加上幼兒的小手肌尚未發展成熟,勉強寫字只會弄巧反拙。反之學校預早透過不同活動訓練孩子的小手肌、創意和解難能力,更有助他們裝備自己,適應小學課程。」饒太笑言其孩子接受「森林教育」後變得主動,不但樂意分擔家務,更想幫忙預備飯菜。   疼愛孩子,不應為孩子預備一切,而是給他們自主及實踐的機會。「森林學校課程」鼓勵孩子從生活及遊戲中學習,這確使求學過程變得有趣,更可訓練孩子主動建構知識,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走得更遠,看到生命的豐盛。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