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慢性痛症中,膝痛問題最為普遍亦容易被忽視。本港有逾3成60歲或以上長者面對膝痛問題,其中退化性膝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不同研究指出,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可透過非藥物治療和自我管理手法,紓緩痛症,延緩衰退。
2019年,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為期4年的賽馬會「無痛E世代」長者膝痛管理計劃(下稱計劃),由跨專業團隊提供全面評估,按照其膝痛程度,度身訂造適切的運動處方,協助60歲或以上膝患人士,透過自我管理介入手法,延緩膝關節退化。過去4年,計劃吸引逾1,290名長者參與,他們先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再按他們的膝痛情況及體能測試結果,然後使用由計劃特別研發集運動、人工智能遊戲、治療三項功能於一身的運動應用程式(App)「雙膝掌門人」,訂立專屬運動處方。
參加者大部份為女性,頭三個月主要針對痛症紓緩、情緒自我管理,以及飲食體重管理。之後三個月主要為運動管理、和膝友支援。在計劃的第三個月及第六個月,參加者需進行各一次全面評估。期間,計劃亦穿梭中西區、南區、黃大仙等舉辦不同的工作坊、講座等,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受惠人數已達11,000人次。
「雙膝掌門人」運用了人工智能(AI)技術,可實時偵察玩家動作,令程式人物擺出同樣姿勢。當印有不同姿勢的卡板向角色迫近時,長者只要做出相同動作,角色就能通過卡板得分。這些動作由計劃的物理治療師設計,分為伸展運動、強化肌肉運動、平衡力運動、及關節紓緩四大類,程式除了附有語音提示及示範動作協助長者完成遊戲,更會即時自動截圖紀錄他們的運動姿勢以及關鍵點(即關節點)幅度等數據資料。長者在與物理治療師會面時,治療師就可作出實用的評語,與長者一起檢討動作及運動組合。
調查發現,大部份計劃參加的長者,在柔韌度、下肢肌肉耐力測試、靈活度及平衡力均有顯著的提升:
- 柔韌度方面:按照相同年齡層和性別群組作對比,接近三成參加者柔韌度不達標,三個月的介入後,輕度、中度及嚴重組別的參加者的表現均有顯著提升,當中以中度組別的增幅最為明顯,參加者柔韌度總體達標的比例增加至八成半,並能於6個月内維持。
- 靈活度及平衡力表現:反映參加者潛在的跌倒風險。透過計時起走測試結果可見,參加計劃後高風險跌倒人士比例由4%減至15.4%。
- 下肢肌肉耐力測試方面:計劃前整體只有4成合格率,在計劃後六個月評估顯示,其達標比例增至7成。
計劃同時發現,參加者的年齡、體脂比例、活動能力、靈活性等多維度指數能反映其膝痛程度。
計劃於本月31日圓滿結束,於5月22日(星期一)舉行成果分享會,一眾參與計劃長者到場支持,其中區錦添先生、馮翠卿女士更與在場人士分享參加心聲。
張偉明先生及他的太太,2人一直有膝痛問題,特別是上落樓梯感到疼痛,但又未至於不能走動,故一直沒有求醫。2年前得知有這個計劃參與。張生及張太異口同聲表示︰「使用App作運動、做動作,很有趣,每次完成一個階段,就好似遊戲般,升級到下一階段,循序漸進,對我們來說是容易及有鼓勵性,也非常享受。」二人也因此培養運動習慣,膝痛問題減輕亦比之前健康。
分享會更邀得香港大學運動中心總監謝家德博士分享運動與健康管理心得︰「運動不單能幫助膝關節繼續活動和變得更靈活,還可以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讓膝蓋維持在正確的位置上郁動。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能幫助我們面對不可預見的情況,例如滑倒或踩到不平坦的地面,並立刻採取糾正措施。」
負責計劃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計劃經理戴安妮表示︰『運動習慣對膝痛管理極為重要,學懂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組合、時間、次數、強度同樣重要。「雙膝掌門人」應用程式是長者良好伙伴,提醒長者正確運動姿勢,並培養恆常運動習慣,改善痛症。過去4年,感恩計劃服務備受長者愛戴,欣見參加者各方面的表現,在計劃前後均有明顯改善。長者們已升級作「膝友大使」,可教導其他長者。善用科技,結合痛症治療能有效監測長者運動成效,提高他們參與和積極性。協會將繼續利用應用程式及專業團隊,將服務推展至全港各區,連接社區,令更多長者受惠。』
更多詳情可瀏覽以下網站: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CEPP/about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MqLdkddtJtawDeF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