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返回

青年領袖為基層住屋建言獻策 福利協會分享推行社會房屋經驗

過渡性房屋項目

根據「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報告(2021年3月),目前香港約有23萬人居住於不適切處所,例如:劏房或廠廈等;而劏房面積少於13平方米的佔總數六成三,平均每名住客生活面積僅為 6.6 平方米。生活於如此狹小的空間,如何可以得到改善?

 

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及香港青年聯會於2021年8月15日舉辦「青聯議政」領袖培訓班(房屋發展與保育篇),目的讓青年領袖了解現時基層人士住屋需要及改善方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應邀為參加者安排探訪劏房戶及在主題講座中分享。

 

走進社區 聆聽心聲

二十多位參加者於活動當日到訪劏房家庭,他們對於住戶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都有不同體會。他們在論壇的小組討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感受,有的表示要親身走進社區才更能明白街坊的實際所需,建議由地區組織牽頭,讓社會上較有資源的人士或機構多了解基層家庭需要,促進連繫及互動 ; 有的表示劏房環境差,燈光暗、有石屎剝落,明白到家庭因電腦設備不足,令家長和孩子苦惱和增添無力感;亦有參加者對於劏房戶的水、電費並非跟從水務處和電力公司的收費標準,倡議作出管制,以減輕劏房戶的壓力。

 

官商民同心合力獻新猷

在主題講座部分,先後有五位講者作分享,包括: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教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王建明及新鴻基地產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麥啟華。

 

李正儀博士在講座中向參加者分享香港基層家庭的住屋需要和社會福利機構如何回應時表示,福利協會於2013年推展「全心傳家」家庭發展計劃,資助九龍城區的「N無家庭」在生活及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同時提供朋輩式師友輔導,成效理想。另外,福利協會於2018年開始營運「好鄰舍」(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共住‧共管‧共生」理念,為基層住戶提供住所,紓緩他們的住屋困難,雖然計劃於2021年5月結束,但項目為福利協會在過渡性房屋項目上的規劃及營運,提供寶貴經驗。再者,為回應社會需要及政府政策,福利協會於2020年落實與新鴻基地產合作,在元朗東頭興建「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此項目是官、商、民合作的良好範例。

 

隨後,王建明與麥啟華在講座中介紹設計團隊如何運用設計思維,讓服務受眾參與設計,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及官、商、民合作發展模式實踐在「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的整體規劃上。王建明表示同心村從規劃到驗收及入伙約需17個月,速度如此快,全賴政府及新鴻基地產的協作及支援。」李正儀補充說:「現時,雖然商界及基金組織都有為同心村項目提供不同的資助,但這個規模龐大的項目仍然需要物資及金錢上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不同方式支援項目的發展。」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將於2022年第三季落成,共提供1,800伙1人、2人、3人、4-5人和無障礙單位,全期合共可惠及約5,000個弱勢家庭。有關項目的詳情,請留意福利協會網站www.skhwc.org.hk的公佈。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