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Back

「疫境」中的及時雨—「疫境自強現金支援計劃」(Chinese only)

Foundation and supportive projects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近一年,令香港的經濟受創,不少打工仔也面對著失業及就業不足的問題,精神復康人士更是首當其衝的一群,當中有不少人士生活變得拮据,更甚的是因生活及經濟壓力,令病情變得嚴重,甚至復發。

 

基層復康人士生活困窘

2020年初,本地疫情首次爆發,由於當時疫情嚴峻,在社會福利署有限服務指引下,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屬下的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樂喜聚的偶到及部分實體活動也須暫停,而社工便持續透過電話、視像通話等方式與會員聯繫,關心會員的生活及情緒狀況。「那時,我們得悉不少來自低收入家庭的會員根本買不到,甚至負擔不了昂貴的防疫物資。然而,他們亦要外出工作、購買日用品或覆診,所以只好不斷重用口罩。此外,部份顧主對精神復康人士存在偏見,加上持續多時的疫情令市道轉差,很多會員也找不到工作,亦有些本來從事清潔、餐飲、運輸及保安行業的會員也率先成為裁員、減薪的對象,陷入失業及開工不足的困境。凡此種種皆增添他們的經濟及精神壓力,引發失眠、抑鬱及焦慮情緒。」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樂喜聚督導主任陳楚霞姑娘嘆指疫情實令會員的生活雪上加霜。

 

因時制宜 提供適切支援

「為了關顧會員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及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福利協會的復康服務單位於2020年4月至10月開展了『疫境自強現金支援計劃』,並獲科栢集團行政總裁岑啟基先生及朋友和合源慈善基金慷慨捐出港幣20萬元。陳姑娘指計劃主要幫助屯門區內受疫情影響而開工不足或失業,同時又未有申領綜援或其他援助金的低收入個案、家庭及單親家庭等會員,為合資格申請人提供一次性上限為港幣5,000元的即時現金津助,以幫補其生活所需及購買防疫必需品等。社工亦會持續跟進受助個案的生活狀況,適時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

 

社會關愛 帶來新的盼望

年近60的阿嬅是抑鬱焦慮症患者,數年前獲轉介到樂喜聚接受服務。多年來,她也藉著剪髮這門手藝賺錢養活家人,惟長期站立工作卻令她的雙膝勞損,不能久站,此外她還患上網球肘,有時發作起來,更是痛得連剪刀也拿不起。縱使生活逼人,阿嬅未有申領綜援,寧願自力更生照顧家庭。可是一場疫情令髮型屋的生意大受影響,阿嬅也因此數個月沒有收入。經濟壓力,加上擔心家人及自己染疫,本已令阿嬅壓力大得透不過氣來,禍不單行的是她的妹妹也確診癌症,四方八面的噩耗終使她的病情復發,情緒極為低落。

 

「我們十分擔心阿嬅的情況,尤其是知道她生活困窘,需要其他親人朋友接濟,有時每餐只能吃半個飯盒;或是為了省下買口罩的錢,寧願整天不外出。於是中心社工便立即協助她申請『疫境自強現金支援計劃』,希望可以幫助她渡過困境。記得當我們為阿嬅送上現金援助時,她一直默不作聲,我們還以為她拒絕接受支援,後來,她才語帶哽咽地不斷道謝。」說到這兒,陳姑娘十分感觸,並感恩阿嬅接受援助後情緒逐漸穩定下來,更可以利用這筆款項治療痛症,紓緩身體不適。

 

陳姑娘表示一些精神復康會員往往因自我形像低落、自尊心強或性格被動,而不願意向別人訴說自己的困難或求助,計劃的即時現金支援,對於基層及弱勢人士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這次計劃共幫助了40個合資格人士及家庭,為他們提供緊急的經濟及情緒支援,重燃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接納包容 同行「疫境」路

曠持日久的疫情使人出現抗疫疲勞,更易感到焦慮徬徨,而社交距離限制亦拉遠了人與人的間距,但我們也不應遺忘一些更需接納及支援的弱勢群體,並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關顧彼此的身、心、靈需要,在「疫境」路上並肩同行。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