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Back

廿載服務 裡外盡顯情 (Chinese only)

Families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20年多前,東涌正值新市鎮發展初期,區內交通不便,當年,我們要為住在偏遠地方長者服務,就只能靠街渡和步行。街渡班次疏落,每次完成服務後,都要爭分奪秒跑到碼頭,趕不到的話便要在碼頭呆等兩小時﹗」、「有些服務使用者是說「家鄉話」的,有時看到同工與他們『雞同鴨講』,真是哭笑不得。」東涌家務助理服務單位(下稱服務隊)的前單位主任梁寶珊和單位主任關熙雯向筆者娓娓道出她倆和服務隊同工的工作日常,發現他們的工作是非一般的任務。

 

動力的來源

黃婆婆(化名)是服務隊的服務使用者,住在沙螺灣,因為一次不幸跌倒,令她行動不便,外出和打理家居都有困難,所以申請了家務助理服務。同工每次出勤都要坐街渡,到達後要走大半小時山路方到達婆婆家,有時運氣不好,更會遇上野狗追、被蛇攔截,非常驚險。同工付出無數汗水和腳力,為的不只是為婆婆煮飯和打掃,更重要的是希望達成婆婆「原村安老」的心願,「黃婆婆不求生活豐盛,她只想在熟悉、有感情的地方養老,而我們是她唯一的支援,做到便盡力做﹗」梁姑娘如是說。

 

人與人之間最純樸的連結,亦是同工「上山下海」的動力來源。鄉村平日較少外來人出入,婆婆起初不太願意與同工交流,但同工的盡責、細心和關懷,漸漸打破婆婆心中的圍牆。「婆婆每當看見同工辛苦工作時,都會遞上一杯水、叫他們休息一會,又會下『逐客令』催促他們趕緊上船回去。 」如此簡單直接的回饋,教人暖在心頭。

 

運送的,不只是飯餐

家務助理服務看似是協助個案「打理家頭細務」,事實卻不止於此,服務隊往往從日常細微之處觀察到個案的深層需要,從而提供或轉介相關支援。

 

關姑娘分享道,陳太(化名)一直長時間獨力照顧患癌丈夫,忙得無法抽時間下廚,服務隊為他們安排送飯服務。雖然他們的基本需要解決了,但其實身心疲憊的陳太更需要情緒和壓力的出口。

 

「記得初時接觸陳太時,她有點焦慮不安、神色恍惚,並抗拒向任何人剖白內心感受,情況令人擔心。」其後,關姑娘不時致電和探望陳太,向她表示關懷,在一番努力後,終獲得對方的信任。「陳太已把我當為親密的傾訴對象,在我們每次的電話傾談後,她也會期待我下一次的來電。」陳太在服務中收到的不單是一份餐膳,更是照顧者最需要的陪伴。對關姑娘來說,她也得到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陳太對她的信任。

 

上下一心 皆因有情

隨著服務需求增加,服務隊由成立次初只有1位社工及2名家務助理員,發展至現時有14位同工,包括社工、司機、廚師、家居照顧服務員、助理程序幹事及文員。關姑娘坦言人手緊拙,服務隊每天午膳和晚膳分別要送60-80個飯餐,行程相當緊湊。遇上緊急關頭,廚師、社工以至單位主任都試過落手落腳幫忙送飯。

 

驅使服務隊上下一心的,除了是工作的滿足感與意義,更是與服務個案之間的「情」,關姑娘謂:「前線同工與長者天天見面,關係猶如家人般親密。」這份感情的回饋,讓不少同工由服務隊成立留守至今22年,當中家居照顧服務員阿清和司機光哥更在退休後,申請重聘,繼續為單位提供服務。

 

服務升格  回應社區需要

現時服務隊的服務涵蓋60歲或以上、身體機能沒有或輕度程度缺捐的普通個案,但東涌區由20多年前一個年輕的新市鎮發展至今,亦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體弱個案需求增加,東涌家務助理服務獲社署批准,將於本年10月升格為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繼續為北大嶼山提供更深入和跨專業的護理支援。

 

東涌綜合服務督導主任黃鎮業表示服務隊升格後有更多資源,將增聘或外購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護士及家居照顧員等人手,並為現有同工提供護理培訓。轉型的過程並不容易,但能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更專業的介入,多困難也是值得的。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