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Back

SEN學童家長藝術創作中減壓得力

SEN Services

孩子甫出生,父母的生活便圍繞照顧其健康、學業和成長需要,而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家長更要兼顧各種評估和治療小組、處理孩子的學習和行為問題,疲倦、壓力隨之以來,但又往往因為忙於照顧子女而忽略了自身的需要。有見及此,香港聖公會愛童行計劃與福利協會的藝術治療師陳詠儀(Grace)合作,於6月至7月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家長舉辦3節「靜心舒壓藝術治療小組」,讓家長在自在的空間裡,以藝術創作的方式表達作為照顧者面對的困難,從而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檢視、關顧自己的需要。

 

以藝術創作介入

Grace表示要家長以言語表達照顧壓力並不容易,以藝術創作介入可營造自由、放鬆、有安全感的空間,減低他們的防禦和恐懼。家長可以將難以啟齒的感受投射在作品的人物中,以有距離感的第三身去反思自己所面對的狀況,從而對自己的內心感受有新的發現。她又特別安排於小組開始時進行呼吸冥想練習,除了讓家長從匆忙的行程中安定心神,從而投入專注往後的活動外,亦讓他們藉此貼近自己的內心,在創作時能更容易將感受表達出來。有家長在進行呼吸練習、平靜下來時,方發覺自己的身體原來真的很疲累,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也不想說,從練習中亦得到片刻的休息。

 

重新發現「自我」

每一節小組均訂立了與「舒壓」有關的主題,例如「善待自己」、「騰出空間」,由藝術治療師提供黏土、乾花、圖片、字句咭等物料,讓參加者根據能力和喜好選擇適合當刻心情的媒介去創作。與一般手工藝小組不同的是,藝術治療小組有清晰、共同的治療目標,作品美觀、完整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參加者在過程中能否達到關顧自己、紓解壓力的目標。而藝術治療亦強調包容和接納,Grace在過程中並不會批判參加者的創作或情緒表達,而是讓他們自由抒發,並在適當時候提供支援。

 

藝術創作亦有助家長重新發現作為「父母」以外的「自我」,例如:是自己父母的子女、擁有職業和興趣的自己等。Grace表示即使參加者在創作中表達的是很理想化、未必能夠達成的目標,但創作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情感承托,同時讓他們重新發現自己的身份,並反思投放時間照顧自己的需要。例如有家長進行冥想練習時,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的是食物,他才發現自己平日因為照顧孩子,已很久沒有好好享受食物的味道,於是他在創作過程中以食物相片為題材,拼貼了一幅「大餐圖」,更在活動後付諸實行。

 

建立支援網絡

小組除了讓家長重新關顧自己的需要,亦為家長建立互助的支援網絡。參加者在照顧和管教上面對的困難,其他家長未必明白和感受到,有家長表示在分享的過程中覓得同路人,重新反思自己面對的情況其實未算很壞,心情頓時有所抒解。

 

支援照顧者需要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協會聯同社會發展實踐及研究中心於2018年8月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本港的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當中分別只有34間(約5成)及26間(不足4成)有提供針對SEN家長支援服務。而在14個家長或親屬資源中心,提供SEN家長服務的只有9間,可見照顧者的需要被忽略。愛童行計劃中心主任馮詠儀(Wing)認為照顧者與孩子的身心狀態相互影響,若能為照顧者提供適切支援對SEN學童的發展會有所裨益。Wing表示透過在小組中觀察家長的作品,能更深入認識家長的個別需要及此時此刻內心的感受,從而作出適切的跟進。而小組亦有助家長在壓力得到紓解後,更正視自己和孩子面對的困擾,從而主動尋求支援。在這種真誠互動交流下,社工與服務使用者的關係亦更鞏固。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