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Our Stories

Back

優秀社工背後 — 父母給我的最後一課(Chinese Only)

Hospice Care Services

「面對死亡不只有『悲傷』這個選項,當中也有溫暖和安慰。」 

2020年底加入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安寧服務部的服務總監Molly,早前獲選為第33屆優秀社工選舉「優秀社工」之一。能夠獲得業界、服務者等肯定,Molly坦言感到高興,亦不忘感謝身邊一班既年輕又能幹的同工團隊,大家不分你我「拍住上」,才可讓服務事半功倍,也成就了今天的她。

熱愛運動、性格外向的Molly,畢業後從事社工工作,起初並未找到明確的方向,也有感自己經驗等略有不足,感到迷茫。輾轉間Molly來到醫院工作,開始接觸有關生死教育服務,再加上父母先後過身,為她鋪墊投身安寧服務。 

2018年Molly媽媽患上晚期癌症,由患病到離世,只有7個月。8個月後,爸爸因心臟病在睡夢中離開。Molly表示,媽媽的患病,讓她轉換了角色,以照顧者或臨終病人家屬的身份去理解和經歷生死,上了寶貴的一課。「我覺得是一個契機,因為我加入福利協會的第一個崗位,正是支援晚期病人的工作。當時的體會是很多家人知道那位至親將會過身,可能只有6至12個月時間,但家人可以為患者做些甚麼呢,好像大家在『等死』般。」

「回想我陪伴父母的最後階段,他們並不是眼睜睜地看着『死亡』,因為生命有限,反而我們更要盡力完成想做的事。例如爸媽想去橋咀島,我們三人便去橋咀島旅行,暢玩一天,圓滿他們。」 

Molly表示引申到工作層面,無論患者是居住在家或院舍,他們的工作就是將「等死」這個想法,轉化成為如何祝福這個生命。例如服務使用者想交託的一些事情,甚至有些心願希望圓滿。這些幫助、服務可以讓他們知道,面對死亡,其實是有很多可能性,不會只有絕望、悲傷,也會有安慰、溫暖。

其中令Molly印象最深刻是一個70多歲的獨居伯伯,他沒有太多朋友、親人。初次接觸伯伯,Molly想協助他處理一些後事,便順口問他會否有親人想見面。最初他都說沒有,後來繼續傾談,發現每當提起他的子女,表情就很不一樣,常說起曾與子女在那裏食飯,在那個公園玩等。 

Molly覺得既然一個爸爸對這些事情那麼清楚,一定是非常惦念子女。之後,Molly協助伯伯使用紅十字會尋人服務,嘗試尋回失散的子女。結果一個月後,紅十字會聯絡到伯伯的子女,他們也願意與伯伯見面。那位伯伯最後能與子女相認相見,直到伯伯離去時,他身邊有10多位親人送別。Molly認為對伯伯的親人來說,都是一種釋懷,是彼此之間的禮物。

Molly覺得人並非單獨在世上生存,她希望通過安寧服務讓臨終病人與家人、道謝、道歉、道別、道愛,這會是很多家庭的圓滿安慰。「安寧服務的成效雖然只呈現在微小地方,但卻是重要,亦彰顯人性,或人與人之間無可取締的連繫。」 
福利協會的安寧服務相關單位及計劃包括:聖公會聖匠堂「護慰天使-喪親者支援服務」、「說生道死」生死教育推廣計劃(DEAtHFEST)、 賽馬會「友晴同路」社區支援服務、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九龍西)、 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家」居家照顧支援服務等。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