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6_1

Information Centre What’s New

Back

2021關懷主日:以主為基 以人為本 (轉載自《教聲》第2379期) (Chinese only)

Other Services
努力彰顯基督的愛與關懷

教省社會服務專責委員會主席賴錦璋

 

過去兩年疫情持續,社會大眾努力面對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社交距離的限制,令人與人之間多了隔膜,少了連繫。今年教省的關懷主日,以「以主為基.以人為本」為主題,並由陳謳明大主教撰寫文章,鼓勵教友思索基督徒關懷社會的使命,如何身體力行進入世界,使人和好,與人同行。
 

另外,今年的關懷主日專輯有三篇社服同工的分享文章,道出了疫情期間,社服同工、牧者與教友同行,為社會服務注入更多生命力。期盼弟兄姊妹與社服同工繼續同行,努力彰顯基督的愛與關懷,將天國建立在人心。

--------------------------------------------------------

社會服務需要有捨的心懷

陳謳明大主教

 

在耶穌時代甚至以前,許多人最關心的基本問題是:需要「做」些甚麼才得進入天國?在現代社會裏,很多人認為其他問題,都比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更加重要:我怎樣才能在職場上脫穎而出?怎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那一份保險最穩妥?
 

大家都忘記人生中「生命」的問題,這問題常常被我們置諸腦後。

 

本主日是香港聖公會的「關懷主日」, 就讓我們一同思索基督徒關懷社會,推動社會服務的使命。
 

談到社會服務,我們很多時將諸多社會服務問題,例如社福政策、程序、活動、服務、發展項目等,成為我們的着眼點。誠然,這一切都是重要的,但很多時當我們着眼於這一切工作,埋首擬訂要去「做」些甚麼的時候,往往會忘記提供社會服務背後,我們要帶給社會怎樣的生命力。

 

馬可福音提到,有一個人十分虛心地請教耶穌:「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十:17) 在馬太福音十九章同一記述中稱他為「少年財主」。這個少年財主的故事,也是你和我,甚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當日這少年財主的確滿懷熱誠地追求人生「理想」。他是想肯定自己、發展自己、完成自己,認真地去實踐:他向耶穌討教「我可做甚麼?」耶穌便告訴他:追求美好的生活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不可做假見證,要孝敬父母……(可十:19) 這少年財主一聽耶穌的話,就充滿信心的回答說:「老師,這一切我從小就都遵守了。」(可十:20)

 

這少年財主有一個很積極而充實的過去,也善待他人,並很有誠意地過一個豐盛的人生。所以聖經說:「耶穌看着他,就愛他了。」(可十:21)
 

耶穌對他說:「你還缺少一樣」,要他放下所有的去分給窮人,然後去跟隨耶穌,做他的門徒,和他一起生活。耶穌邀請他去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奮發前進、更上一層樓。

 

「你還缺少一樣」,這「一樣」,就是畫龍點睛的「睛」;有了這個「睛」,這條龍就可以騰飛了。耶穌就是要給他點睛、讓他騰飛,使他能超越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少年財主缺少的,不是沒去「做」些甚麼,而是沒去「捨」些甚麼。

 

在2014年教省總議會上所通過的《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政策文件》,當中有頗大篇幅提及我們「道成肉身」的信仰與社會服務的關係。在「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的神學觀」一段中有以下論述:

「在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建基於基督信仰、源自聖經訓導、有其神聖的一面和對於世界的神學觀。社會服務實踐基督道成肉身,在社群中彰顯他的愛和關懷。社會服務除了服務有需要的人外,更應視之為天國工程的一部分,配合教會宣講及牧民,推動天人物我的和諧關係,使人與上帝重新和好,個人和個人,社群和社群重歸於好。」

 

在文件內「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的使命」其中一段又提到:

「作為入世的教會,社會服務是香港聖公會宣講與牧民的一個重點。聖公會社會服務的使命是效法基督降生道成肉身,進入世界,使人和好,與人同行,分享上帝的大愛宣言:「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十:45)。

 

天國工程

我們要留意,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是要捨己—捨去天上的光榮、威權,也捨棄地上的地位、應有的待遇,甚至生命。所以,若果社會服務就是道成肉身的彰顯,那麼,我們也需要有一種「捨」的心懷,如此才能將我們的社服工作轉化為天國工程。

 

在我們的社會服務上,甚麼是「捨」的心懷呢?其實在聖經中,「捨」的重點不在於捨棄身外的一切,例如知識、技巧、程序等,因為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服事的果效。我們所指的「捨」,是指我們願意「捨己」,放下自我,包括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捆綁、一些執着、一些捨不下的東西、一些我們覺得理應得着的酬報、甚至一些我們所熟悉,視為「命根」的專業知識、技巧、程序…等。 因為當我們着眼於那些捆綁、執着、理由、知識、技巧、程序而蓋過我們服務社會的初心時,我們便會迷失,就好像福音書中那位少年財主一樣,以為已經「做足」了所有東西,但卻是未有真正的踏上天國的道路。如此,面對我們的服務使用者,我們便很容易缺乏那份熱誠、認真、珍惜、服事的心懷,那時我們服務的對象就好像只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服務變成沒有生命,沒有心性的工作。
 

其實社會服務是一個很重視「心性」的工作。 我們可以把這工作看為一件又一件的實物,一篇又一篇的建議書,一宗又一的宗個案,但缺乏心性,缺乏生命力, 便難以將我們的社會服務超越成為「天國工程」。

 

如果「推動天人物我的和諧關係,使人與上帝重新和好,個人和個人,社群和社群重歸於好……」(社會服務政策文件4.1段) 是教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深層意義,在這年代,對我們全體信眾及社服同工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提醒。
 

今時今日,香港以至全世界都充滿矛盾及負面情緒,很多人對社會發生的事都有很多不理性的論述,我們更加要採取理性及客觀的態度察看世情;今天,當人與人之間充滿怨恨及控訴,我們更要透過服務社群,彰顯仁愛及包容的美德;現代全球經濟體系催生了不少貧富懸殊的情況,我們要特別推動公義及互助的精神;當世界正在撕裂、人心被妒恨支配的時候,我們更要高舉復和的希望;當互相拒絕、彼此否定成為社群交往的新常態時,我們更要在服事當中突顯互相肯定、彼此接納的情操;當世人只懂爭取權利的時候,我們亦應身體力行地表達出盡義務的重要。

 

身為聖公會信眾,我們更要支持我們在社會福利界的前線同工,與他們一起將天國建立在人心。我們的社會服務使命不是要去擴張勢力、建立地盤、謀取好處—我們一定要捨棄這些東西—而是帶着牧民使命,將基督的愛透過社服工作,把基督活生生的生命信息分享出去。

如果說聖公會的社會服務「不只針對物質或肉身上的需要,更是一項牧民使命,也關顧人靈性上的需要,如強調人對生命的珍惜、欣賞、肯定和尊重,以作出『全人關顧』藉此上帝創造的人是整全的……」(社會服務政策文件4.3段),我們全體信眾更需學習「捨」的心態,即是願意為我們的社會服務對象捨出時間付出心力去祈禱、參與、同行;在牧區層面,則理應以捨己精神,付上精神與心力,與牧區內的社福機構加強協作,提供支援,以讓各主內兄弟姊妹、同工、服務使用者、街坊及親友藉我們的「社服精神」先嘗天國滋味。

 

所謂「能力不足的,取不到;靈力不足的,捨不得」。我們怎樣才有能力去取,更有靈力去捨?若果我們像那少年財主一樣,悶悶不樂地低下頭,只看到自己,我們必定沒有能力取,更沒有靈力捨。但當我們抬頭看到上主,我們就得着力量,就如希伯來書的教導:「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 上帝鋒利無比的道,會幫助我們有能力去取之餘,更有靈力去捨。
 

我們都是「龍」,都擁有上帝創造和賦予的最好天賦和條件,只是缺少了眼睛。如今,耶穌要幫助我們、使我們騰飛、讓我們發光。條件是要我們活在他內、和他在一起、追隨他。

 

各位同工、各位兄弟姊妹,就讓我們學去「捨」,因深信在耶穌內已獲得了一切,以致我們更肯定地可以在他內,獲得他給我們預備了的天國。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Contact Us
Back to Top